栏目分类
产品展示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电视台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尤其是县级电视台,已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收视率几乎为零,观众流失严重,难以吸引广告商的青睐。
可问题来了: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开直播、短视频平台风靡的时代,县级电视台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首先,咱得看看电视台的整体发展状况。
你说中央电视台怎么不老?那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频道众多,覆盖全国各地,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舆论导向;
再说省级电视台,虽说影响力比不上中央电视台,但每个省份总还是有那么几个人每天盯着它看的。
再看看市级电视台,像济南的电视台,节目内容精致,节奏感强,逐渐展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成为本地居民的文化大餐。
可县级电视台呢?你可能连它的名字都不记得,那些频道就像个大杂烩,节目内容无聊至极。
别说啥大剧大咖了,一天到晚就放个重复的电视剧,时不时插播几个生活小窍门或者招工广告,这样的节目还想吸引观众?就算是邻居家的大妈看了一眼,三分钟后也得关掉,去刷手机了。
更糟糕的是,科技的发展彻底把传统电视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大家现在都喜欢拿手机、平板看视频,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充斥着各类搞笑视频、真人秀、游戏实况……这些让县级电视台简直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大多数还是把电视剧作为主力军,而这些电视剧往往老到已经没有人想看,连小孩都觉得无聊。电视台辛辛苦苦制作几个低成本的节目,拿得出手的东西少之又少,广告商更是弃之如敝履。
这一切无疑让在县级电视台打拼的工作人员感到迷茫:我们是该死守阵地,还是另寻出路?
但在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县级电视台也有它独特的地方。
尽管收视率低得可怜,但它仍然肩负着传承地方文化、发布新闻信息、服务当地居民的重要责任。每年,县级电视台都会举办一场地方性的晚会、运动会等活动,这类活动成为了当地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的一种社交平台。大家坐在电视机前,看到自家的孩子、邻居出现在荧屏上,脸上都能露出满足的笑容。对于这些本来就娱乐渠道稀缺的地方,电视台仍然扮演着重要的文化纽带和信息来源角色,甚至有时候它提供的本地新闻和实用信息比外面的网络平台更具时效性和亲近感。
你可能在网络上看不到邻村新开的餐馆,听不到最新的招聘信息,但县电视台的一个小节目可能就能告诉你:“某某企业招工了,工作轻松,待遇优厚!”
除此之外,县级电视台还为本地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虽然这些岗位不一定很高大上,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方的就业稳定,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就算是在其他行业低迷的情况下,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仍然能够享受到相对稳定的收入,至少不至于因为没有工作而陷入困境。更重要的是,县级电视台是整个地方社区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也为地方的凝聚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尽管县级电视台在面临困境时显得有些摇摇欲坠,但它的存在并不完全是过时的象征。
毕竟,哪怕只是为地方老百姓提供一份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它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在短期内,它依然是那些热爱自己家乡、愿意听到自己家乡声音的人们的重要信息来源。更重要的是,电视台作为本地文化的承载者,仍然在发挥着传统媒体的作用,承担着传播历史、文化的责任。然而,现实很残酷,县级电视台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支配时代的浪潮,它们不得不想办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有些县电视台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借助网络平台拓展观众群体,尝试逐步与互联网融合。比如,直播带货、地方新闻的短视频化,甚至通过短视频平台与网友互动。它们不再仅仅是播送电视剧、播放新闻的工具,而是尝试成为“多面手”,以更贴近年轻群体的方式呈现内容,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要说县级电视台的未来,就像那些困境中的老店一样,大家都在说它们该如何创新、该如何活下去。
我们也许无法预见它们能否成功,但至少它们在每一条小道上,都在努力地寻找生存之道。这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坚守,对传统的尊重。就算它无法和大平台竞争,也不至于彻底消失,它有它的市场,它的需求,最起码有一群喜欢它的人在守护着它。
说到底,科技再怎么发展,也不能否认传统媒体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的价值。
电视台,尤其是县级电视台,它的未来并不是一蹶不振的灭亡,而是寻找到适应新时代的方式,找到一条既不妥协,又能获得生存空间的道路。它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我们和过去、和家乡连结的纽带,或许它不再是最流行的选择,但它依然能在许多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人人县电视台节目发布于:山西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下一篇:没有了